※緣起--- 問:《心經》既然講「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、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」,又為什麼講「空中無色」?
「舍利子!是諸法空相,不生不滅,不垢不淨,不增不減」,諸法--所有現象界,都要去看到一切都是來自於「空」,「空」是指本體,而且都具有「空」的特性---「空相」、「空性」、「寂靜」、「無染」,空無自性就是「空性」,一切來自於「空」,然後又具足空性,空性是講它又不斷的生滅變化,而且現象本身又是由其它元素所形成,意即物理學家所提出來的「質、能」不滅,「質、能」可以互換,因此不管現象界的物質,它再怎麼生生滅滅的變化,但是質、能本身都不斷的互換,星球就算爆炸,還是一樣釋放出等量的能源,散播在虛空中。對虛空來講,總能量還是一樣,只是變化而已,還是一樣不生不滅、不增不減。
「是故空中無色,無受想行識」,前面講「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」,這裡為什麼又講「空中無色」呢?有的人就說「奇怪啊!明明有「我」這個色身,有受、想、行、識,有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怎麼說沒有呢?」我們要前後文連貫融通,才不會迷茫;這句話是說我們的五蘊(身心)是因緣合和,說到微細處,就是即是「即生即滅」,一切都是來自於「空」,又回歸到「空」,「空」本身沒有具體的色相存在。這裡有雙重的意思,一個是講「空」本身的特性,一個是講體證「空」的人,展現與「空」的特性相符合,所以,一個體證到「空」的人,已經破除身見,因此不執著於五蘊身心為實有,因為它緣生緣滅啊!
「空」本身是「無色」,「無色」才能夠容納「色」的存在,一方面描述「空」的特性,一方面「空」有這樣的特性。因此,體證到「無我」,就是體證到「空」的人,能夠體證到「空」特性的人,破除「人、我相」,展現「無我」、「無我所」的特性,一個解脫者了悟這些實相之後,展現出來與「空」的特性相呼應、相符合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