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經.jpg

※緣起--- 問:《心經》既然講「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、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」,又為什麼講「空中無色」?

《心經》其實坊間就有很多註釋本網路也有很多人註解,相信大家都看過,也聽過很多大師的講解,相信大家對於心經多多少少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跟認知,或許造詣都很深了,今天要我這個凡夫僧來解析《心經》未必能為大家所接受及認同,不過接不接受,認不認同沒關係,本來《心經》這一堂課是留在菩提解脫解脫道最後的課程來講既然今天有人問了?山僧就站在弘法的角度,順著著這個因緣,試著來談談看,以此與大家結個法緣,看看是否能給大家一個另類的思考的方向?!在佛法的修為上有更上一層樓。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,能從中得到法益。

   當初在講「菩提解脫道」時,本來認為應該只以《阿含經》來講這樣就好了。但是個人覺得《心經》在聞、思、修、證上,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參考經典,《心經》很具體把證果的境界、證果的內容將之描述出來,如果沒有把《心經》納入,在《阿含》裡面雖然有談到《心經》方面的內容,都只是簡單扼要的幾句話,不夠具體的詳述,於是把《心經》編列進來講,這樣可以讓《阿含》裡面的深義,更能夠發揮出來,更可以顯示出《阿含》裡面所講的,『空、涅槃、無為』方面的深義。

     在大乘佛教來講,其實《心經》是很深,等於說是般若經的核心,《心經》與《金剛經》並為通行最廣的般若經。很多人幾乎會背誦,也都天天在做早晚課誦,甚至有人把《心經》來當驅魔、消災、解厄用!這真是把鑽石當玻璃珠玩?但我們今天不是只停留在光是理解、光是會背、光是會唸,我們是要實證,要真正親證到《心經》所講的境界。佛法不只是要讓我們當作學問,佛陀是幫助我們解脫自在,經典都是「指月的手指」,幫助我們解脫自在。以下我們就經文來做解析。

「觀自在菩薩,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,照見五蘊皆空,度一切苦厄」「觀自在」,我們不要又界定在人相上面,認定為某一個菩薩。「觀自在」就是自在觀我們觀察到很自在而且要如實觀,處處都能夠見到法,並且都能夠進入如實觀,如果能夠真正處處見法,當下都是「觀自在菩薩」,這是要講自己,不是講別人。「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」注意「行深」這二個字,未必要進入深定,是我們的聞、思、修證,要不斷用功我們的心要維持得很平靜、很寧靜、也很柔軟,來到很深度的「止觀雙運」,這時候就能夠體悟到原來一切來自於「空」,又回歸到「空」,此時所有的苦都滅了我們在講述阿含「界相應」章節時有分析過。

為什麼五蘊皆空?因為五蘊都是緣起法、都是生滅變易。《楞嚴經》演譯說:色蘊是堅固妄想,受蘊是虛明妄想,想蘊是融通妄想,行蘊是幽隱妄想,識蘊是顛倒妄想。因為都是妄想,所以永遠不能為自己的存在得到一點什麼,一切都在成住壞空的生滅變化中,終究留不住。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自覺禪修 的頭像
    自覺禪修

    菩提山自覺禪修--根本佛法--山中禪奇

    自覺禪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